0404-0705 國立台灣博物館 -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
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主館 102展室及東側廊道
20090404-20090705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96年起進行臺灣經典建築文獻徵集、數位化及相關研究資料的累積,除了向偉大時代的建築工作者致敬外,更重要的是找出散佚在各地,與年代相關其他建築師的珍貴資料與文獻,進而縫補臺灣當代建築在西方現代主義的衝擊之後的斷裂,這個斷裂,不僅僅來自於臺灣當下活躍的建築師,也發生在社會的各個層面。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與文件巡迴展」以徵集入館的施工圖說、文件及訪談紀錄片為主,並策劃相關系列活動,將與各專業領域、社會大眾分享成果,讓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尊重及思考我們的生存環境,以更謙卑、更積極的態度面向未來。這次展覽,將是個喚起記憶,讓臺灣重回有歷史感的社會的行動。

0414-0712 國立台灣博物館 - 深海奇珍



深海奇珍 The Deep
20090414-20090712 國立台灣博物館
20090804-20091104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91201-20100208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深海奇珍The Deep」特展,該展為法國深海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研究最深可達4,000公尺、是陽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最彌足珍貴的是43件由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採集,並由資深標本製作師製作處理保存在特殊保存液或樹脂中的深海生物標本,首次將深海珍稀生物完整的呈現在國人面前。其中短柄黑角鮟鱇魚、及囊鰓鰻都是全世界唯一的標本,放射蟲、及鞭尾魚則是全世界唯二的標本,非常珍稀。

  展覽中還將展出63張深海生物照片,並播放3部影片,大螢幕將放映從全球各地收集而來的震撼、漂亮和罕見的深海鏡頭;另外一部《發光生物體》短片以牆上液晶螢幕播放,內容是必須在光線非常暗的情況下才能拍攝到發光生物體;還有一部短片介紹1930年即乘坐「探海球」(Bathysphere)下潛至水深922米深海探險的探險先驅威廉‧華比(William Beebe)、及設計了深海潛艇Trieste的瑞士科學家奧古斯特‧皮卡爾(Auguste Piccard),同時介紹歷史上主要的潛水器和水下無人載具、及現代探索工具。

  「深海奇珍The Deep」世界巡迴展覽的第一站於2007年11月21日至2008年5月8日在巴黎的法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舉行。策展人Claire NOUVIAN是2006年10月由FAYARD出版的法文《ABYSSES》一書的作者。其後該書的英文譯本《THE DEEP》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4月出版,並陸續翻譯為西班牙文、德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日文、波蘭文等,中文譯本則隨著「深海奇珍The Deep」於臺博館展出,由商周出版社同步在臺灣印行出版,書中不但揭露深海生態與生物學上的驚人資訊,也敘述了人類探索深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