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0328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2010臺灣國際藝術節

2010臺灣國際藝術節
2010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
2010/0219-0328
http://tif.ntch.edu.tw/

 

1105-1208 臺北金馬影展




臺北金馬影展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2009 1105-1208
http://tghff2009.pixnet.net/blog

 

1024-0228 國立台灣美術館 - 觀點與「觀」點—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



觀點與「觀」點—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
http://www.asianartbiennial.org/2009/

國立台灣美術館 A1、B1、C1、C2、C3、C4、E展覽室、大門廣場、大廳、水牛廳
20091024-20100228

  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將聚焦在「觀點」與「觀」點的對話、討論與互動,探討目前存在於亞洲的種種狀態如何演變而來,哪些影響了我們觀看事物的方法及意義之賦與?隱藏在外表之後的是什麼?事物如何出現意義?為何會那樣出現?是誰在觀看?又如何觀看?我們所「看到的」與我們所「相信的」如何關聯?又為何這樣關聯?而「觀點」與「觀」點之間的脈絡、依存、補充、交互闡釋啟蒙、或者是歧義、衝突、迷思如何打造了今日的世界?

  觀點與「觀」點的對話是一個開放式論壇,鼓勵透過藝術創作的語彙來再讀、反思、借鏡、理解當代亞洲生活文化的底層架構及其現實,並經由這些不同取徑、視野、現象與思考的方式,激發既有經驗及認知體系外的其他可能。


 

1007-0110 國立故宮博物院 -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http://www.npm.gov.tw/exh98/yongzheng/

國立故宮博物院 105,107,202,208,212陳列室
2009/10/07-2010/01/10 

  雍正皇帝從登基到死亡傳聞不斷,留下許多話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史學家未有定論,是一位複雜的歷史人物。他為鞏固皇權,打擊對手,六親不認,極為殘酷,留下駡名;然而作為統治者,他剛毅果決,勇於革新、勤於理政、肅貪養廉、澄清吏治、掃除頹風、政局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上承康熙,下啟乾隆,是奠定「康乾盛世」的關鍵人物,一位出色的皇帝。在文化事業上,他講究傳承,出版《古今圖書集成》,至今仍是存世內容最豐富的一部類書;他追求正統,完成易代修史的任務。在藝術創作上,他追求精緻典雅,宮廷氣質,常令承作活計的造辦處「往秀氣裡收拾」、「往薄裡磨做」、「往細處收拾」,加以受東西文化薈萃的影響,創作出有別於康乾兩朝豐富的皇家用器。雍正皇帝精於書法,文采風流,結合宮廷畫師與詞臣,為雍正一朝留下了豐富的繪畫與書法作品。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主要是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豐富典藏及北京故宮博物院三十七件精品,鋪陳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藝術文化成就,並製作多媒體介紹社會上廣為流傳雍正傳說的淵源,為觀眾解惑。展覽分「雍正皇帝的一生」與「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兩部分,十一單元,以清宮典藏文物全方位解讀雍正皇帝。

  記錄或詮釋雍正皇帝一生的官書、史著、傳記、小說、演義、影劇極多,但以雍正朝文物展出雍正帝一生及其精緻高妙的藝術品味則是首創。展出的二百四十六組件文物包括:檔案、史籍、地圖、肖像、繪畫、書法、硯台、瓷器、漆器、瑪瑙、琺瑯器等,參與展出者則有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民間收藏。

 

1005-1120 華山1914創意園區 - SKETCH UP! 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




SKETCH UP! 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
exhibition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s' sketches
http://www.mmag.com.tw/ad/exhibition/sketch_up/index.htm

地點:華山1914創意園區中4B館
時間:2009/10/5- 11/20
   一-四 13:00-21:00
   五-日 10:00-21:00

參展建築師:何以立、阮慶岳、林洲民、林憲慶、邱文傑、姜樂靜、孫德鴻、徐純一、張淑征、曾成德+盧澤彥、曾瑋、黃聲遠、廖偉立、劉國滄、潘冀、鄭榮裕、簡學義、蘇重威 (依筆畫順序)


設計發生的過程中最原始的想法-手感反映出的感動
一支筆擺動勾勒一棟建築, 一張紙展開成就一座城市

  sketch,扮演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發想階段,描圖紙上簡單的線條勾勒,手記本上隨性的交叉註記,這些看似寫意的筆觸背後,傳遞著怎麼樣的故事?在設計萌發想法的那最初幾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由archicake所策劃的Sketch UP!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結合台灣18位優異建築師共同展出私家珍藏的手稿記錄,透過一幅幅散發原始設計理念的手繪圖面,讓人一窺建築師的建築設計歷程。

  展覽,一直是提供社會觀點與觀察的最好辦法,更是搭接民眾與設計專業之間最好的橋樑,archicake除了常態式的經營網路建築設計專業報導,並著重於實體建築展覽的策劃推動。今年10月,在華山推出的建築大展-Sketch Up!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是archicake年度展覽計畫的第一波建築展覽,結合了18位台灣的建築師,展出數百幅建築師珍藏的手稿,讓民眾以最近的距離,直接面對建築師最純粹的創作源頭。如此規模的展覽,不但是台灣建築界第一次的創舉,參展的建築師更橫跨了老、中、青三代。他們的手稿創作與收藏,就像在觀察建築設計操作方式的演變與脈絡,更企圖在數位風潮盛行的當代社會藉由手繪稿的展覽拋出一個反思的角度。

 

0926-0117 國立故宮博物院 - 絕色名琴─奇美博物館提琴珍藏展

絕色名琴─奇美博物館提琴珍藏展

2009/09/26 ~ 2010/01/17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書文獻大樓1樓
週一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六晚間不開放)

  奇美博物館自1990年開始收藏名琴,至今已是全世界提琴收藏排名第一,許多世界級提琴家如馬友友、林昭亮等都曾向奇美借琴演出。此外,國外重量級博物館皆曾向奇美借琴展出,例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巴黎音樂博物館與義大利克里蒙納博物館都曾留下奇美名琴的印記。《絕色名琴─奇美博物館提琴珍藏展》將首度公開展示奇美珍藏多年的義大利頂級提琴:40把包含「阿瑪蒂」(Amati)、「瓜奈里」(Guarneri)、「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家族在內的價值千萬名琴,搭配畫作雕塑,將帶給台灣民眾絕佳的藝術體驗。

  本次特展中40把身價不斐的名琴,除了13把備受矚目的義大利三大製琴家族:阿瑪蒂、瓜奈里、史特拉底瓦里提琴,尚有一組全球唯一收藏於同機構的「馬吉尼四重奏」琴組。此次為了讓民眾能親身體驗頂級名琴的音響,更特別設置多媒體展示區播放三大製琴家族與馬吉尼四重奏的影片,並且採用義大利手工音響,展現提琴細膩又頗富戲劇性張力的懾人鳴音。

  為了更貼近這個屬於「聲音」的展覽,本展覽首度隨票附贈語音導覽,讓民眾不只看到這些稀世珍寶,也能親耳聆聽來自展品的琴音。此外,配合展覽於故宮舉辦系列音樂欣賞會,歡迎民眾一起聆聽藝術及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動。

 

0919-1122 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09亞洲論壇:這是誰的展覽?

2009亞洲論壇:這是誰的展覽?

臺北市立美術館 D~E展區
2009/9/19 - 2009/11/22

如果這是一個展覽主題,這個展覽讓你聯想到什麼?

這是誰的展覽?這個問題也可以換一個方式問「這個展覽是為誰辦的?」藝術家、策展人、觀眾、機構之間的關係為何?這些角色對彼此的期待與認知是什麼?更或者,展覽的意義是什麼?本展將以展出與對話的方式,探討亞洲當代藝術圍繞在「展覽」的幾項議題,特別是探討關於「展覽與觀眾」、「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的關係,期望以「這是誰的展覽?」進行提問,提供當代藝術中的「你」一個思索玩味的空間。

部落格:http://tfam-whoseexhibition.blogspot.com/

 

1121-0221 臺北市立美術館 - 蔡國強 泡美術館

蔡國強 泡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1A~1B~2A~2B 展區
2009/11/21 - 2010/2/21

  蔡國強,這位自1980年代後期崛起於國際藝壇,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藝術家,首度在台灣舉辦回顧性大型個展,展覽作品包括分別網羅自歐美、亞洲等多所美術館及私人收藏的火藥草圖、爆破紀錄和大型裝置藝術,以及匯集許多蔡國強早期作品、文件等的《大事紀》與特別為本展創作的新作。蔡國強的創作一貫表達了一種從東方哲學和現代宇宙論所引伸的形而上思索,其氣勢磅礡的大型爆破作品和裝置藝術立足國際藝壇。這次展覽除了嘗試從國際當代藝術的實踐、社會和地緣政治的批判、東方的美學與文史哲學等文化的角度觀照蔡國強的創作外,從策畫和理念上將更深入地討論藝術家的成長背景和創作生活,希望能完整呈現蔡國強其人與其藝術精神。

  

0829-1101 剝皮寮歷史街區 - 剝皮寮藝條通



剝皮寮藝條通
http://www.bopiarts.tw/

時間:
2009年08月29日-11月01日

開放時間:
周日-周四 10:00-17:00
周五-周六 10:00-19:00

地址:
臺北市剝皮寮街區(康定路、廣州街口)

交通:
捷運龍山寺站三號出口
出站後延康定路步行五分鐘
 

0807-1101 臺北市立美術館 - 皮克斯動畫二十年

皮克斯動畫二十年

臺北市立美術館 1A~1B 展區
2009/8/7 - 2009/11/1


  從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開始,我們認識了一種全新的動畫片樣式─3D動畫。它以電腦技術突破二维平面空間的限制,打造了一個虛擬的立體世界。而帶來這石破驚天變革的正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皮克斯用電腦創造了3D動畫的傳奇,一舉達成傳統二維動畫所缺乏的立體感和可觸感。皮克斯動畫的創作者也從不稱自己是電腦工程師或設計師,而是藝術家,堅信 3D動畫從概念到完成的過程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皮克斯動畫20年》內容包括繪畫手稿、概念、雕塑、數位裝置等,忠實地呈現電腦動畫創作背後細膩與實務操作的過程。

 

0808-1206 華山1914創意園區 - 幾米星空特展

幾米星空特展 The Starry Starry Night
http://starrynight.jimmyspa.com/introduction.asp

展出日期:2009年8月8日~12月6日 (am10:00~pm10:00)
展出地點:華山1914創意園區中一館

星光票優惠辦法:
平日(週日-週四)晚上7點以後現場購票兩人同行一人免費。
假日(週五、週六)不提供星光票。

幾米星空特展 凝聚Never Ending Story的文創精神

  去年巡迴香港、台灣的「Never Ending Story幾米創作十年展」,透過不同面向、媒材與跨界的設計手法,開創了繪本原畫展出的新形式,引起讀者熱情的參與和支持、業界廣大的迴響,亦奠定了幾米與幾米品牌下一個十年的立基-在華山創意園區籌設的「Never Ending Story Art Center幾米藝術中心」。

  「Never Ending Story Art Center幾米藝術中心」最終的目標是透過文化本體、經濟本體,形成風格社會,並達成品牌打造和品味培養的任務。此次於華山創意園區幾米藝術中心預定地舉辦的「幾米星空特展The Starry Starry Night」,便是以幾米最新的長篇作品《星空》為文本,邀集了14位跨領域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參與創作及展出,參展者以多元風格與創新思考的對話形式,深入探究社會和心理的形構、價值和認同的結構、人文與美學的教育等層面,並藉由以空間敘事的方式,營造出有別於傳統畫展或當代藝術展覽的觀展體驗,期望在帶給大眾全新的文創魅力感受之餘,亦為未來藝術中心爭取更多不管來自民間或政府的資源與支持的力量。

  就如幾米所說:「每個人都很殘破,故事卻可以不斷勾串,縫補和追尋。」此次特展所展出的每件作品與空間裝置,都是在不同創作者從各自擅長的領域與思想的相互激盪下,形塑並展現出文化創意產業跨領域合作的多元文化特性。這些參展者和幾米一樣,他們的創作都是由內而發的,他們低調而各自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並且認真過著生活,具備專業的技術,卻也始終維持著藝術的原創力和對生命探究的精神,他們的作品談的都是生命的態度,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精采的故事。而這正是文創產業最需要凝聚的一股力量。在這個展覽裡面,每一位參展者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他們互相對話、互相參與創作、互為主體,同時也互相照映,讓彼此產生光芒並交織出一片美麗的星空。
 

1003-1025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關渡藝術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關渡藝術節
http://kdarts.tnua.edu.tw/festival/

2009年10月03日-10月25日

『關渡藝術節』不僅是校內難得的藝術經驗與傳承,更是整個大台北地區 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為基點,結合藝術人文、拓展生活美感的重要指標國際展演活動。

北藝大從1993年開始,每年10月都會主辦一屆『關渡藝術節』。這為期長達一個月的國際藝術展演,仿若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主辦的『下一波藝術節』(The Nextwave)─從來就不只是學院內部的藝術活動;而是每年一度,結合著「宣告創意趨勢」、「品味人文風華」,以及「在地深耕與融合」的跨領域美感心體驗。

『JOY』是2009年關渡藝術節的主題!

我們匯聚了國內優秀劇團及藝術家,強力邀約以色列、英國、法國、澳洲、美國、柬浦寨、泰國、印尼、大陸、香港等地,包含戲劇、舞蹈、音樂、電影視覺、科技之各類型美學能手,細細雕琢、大方揮灑近百場的演出與活動。

在動靜之際,關渡美術館再以「喜劇」為主題綻放光芒,讓關渡的十月好sunshine、好smile!

還有,由北藝大電影所規劃的一系列影展:不但讓你看到台灣電影新新新浪潮的最高浪頭!接著大手一揮,號召多部入圍金鐘、金馬及橫掃國際之強片;更厲害的,我們重洋遠渡,捧出以色列國家級女演員所主演之電影《The Summer of Avia》及英國舞蹈電影《Forward Motion》,只為了邀您一同分享視覺的美感魔幻。

藝術節處處是驚喜!關渡藝術節不但有主題性的演出,更在北藝大戶外場地〈像是荒山劇場、美術館二樓露台、水舞台等〉規劃出小而多彩、滿富實驗精神的場場表演。

本著藝術教育的精神,北藝大從關渡藝術節出發,也規劃出「跨領域學習週」,讓每個同學能跨系所選修與自己領域不同的課程、參與「跨領域講座」─透過各產業名人的經驗分享、互動交流,達成學習的積極精神。

而強調在地深耕的關渡藝術節,更與當地文化結合發展、共榮並茂!北藝大與關渡宮合作辦理「全國大專院校創意藝陣比賽」、結合美學藝術及生活的「生活藝術市集」,系列活動讓校內師生實際參與、並透過與里鄰市民不同層面的交互融合,從山上到盆地連成一氣,藝術丰姿馨香撲鼻。

0711-0927 國立台灣美術館 - 藝術的軌跡:席德進的繪畫世界

藝術的軌跡:席德進的繪畫世界
國立台灣美術館 A1、B1展覽室
20090711-20090927

   席德進繪畫從不同的題材及媒材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感動,油畫肖像作品中顯見他吸取西方藝術神髓,水彩山水畫就顯示他取法東方水墨傳統、結合鄉土民俗與文人的表現,這兩種藝術風格,西方美學和東方美學精神在席氏的繪畫世界中,透過他心領神會將其自然交融。其藝術表現成就在台灣60-80 年代可謂是藝壇奇葩。他超越東方與西方的跨距,直追歐美現代回探台灣傳統,以婉若神來之筆的藝術表現,融合會流東風、西潮,出落得自然不凡,更造就個人多樣貌的風格內涵,堪稱台灣當時的大師級人物,贏得「最像畫家的畫家」稱號,並於1966年即開始研究台灣民俗藝術,也是70年代台灣鄉土藝術風格先趨者,形塑戰後台灣藝術風格的特殊典範。
  本展乃透過本館席德進存留畢生作品1864件中,精選約170件佳作,分為肖像人物、抽象、民俗與建築、靜物、風景、花卉、人像素描的表現題材規劃展出,觀者可從其多變的題材中了解席德進一生豐富的創作能量,本展覽呈現席德進藝術發展的途徑,以及其藝術創作賦予台灣景緻深度的表現,所顯現出的特有風格。

0715-1011 國立中正紀念堂 - 飆未來:未來主義百年大展

飆未來:未來主義百年大展
國立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
20090715-20091011 (週一不休館)
09:00~18:00

  自1909 年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刊出首次未來主義宣言至今,2009 年正好是未來主義一百週年紀念。當時的宣言無異是藝術領域中的首創:未來派藝術家藉此宣告他們對於過往藝術毫無喜愛和尊敬之意,只想一心專注於任何當時剛問世的機械發明,並挖掘這些機械與現代生活所產生的聯結。換言之,這些詩人、畫家傾其心力於機械化的未來,「未來派藝術家」(Futurist)一詞也因應而生。他們熱愛危險、充滿精力、無所畏懼,帶著叛逆的批判眼光觀察周遭的事物;而這些特質也成為他們寫詩創作時的基本元素。這些藝術家相信「世界因『速度』而更加壯觀美麗」。未來派藝術家之首為詩人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他的創作理念很快地便吸引一群亦有同感的畫家,如薄丘尼(Umberto Boccioni)、巴拉(Giacomo Balla)、卡拉(Carlo Carrà)、瑟維里尼(Gino Severini)以及盧索羅(Luigi Russolo)。這個小圈子逐漸擴大範圍,多位畫家也隨後加入,像是德裴洛(Fortunato Depero)、西隆尼(Mario Sironi)、普蘭波利尼(Enrico Prampolini)、富尼(Achille Funi)及巴德薩利(Roberto Marcello Baldessari)等。上述畫家的作品都將於這次展覽中呈現在大家面前。
  未來派藝術家宣稱:「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過往?在這個要打破所有不可能迷思之際還頻頻回首?時間與空間已於昨日逝去。我們活在這個絕對的世代,我們已經創造出永恆且無所不在的速度!」馬里內蒂更不諱言地說:「奔馳中的車子比勝利女神更美!」這句話充分顯示出他對傳統藝術與思想的厭惡之感。
  然而,未來主義在藝術演進運動中的真正價值,在於忠實呈現出現代生活的複雜面,並打破藝術僅是個人娛樂消遣的思維。更甚者,未來主義不僅以藝術作品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中,更以政治活動、時尚流行、廣告行銷、舞台設計、印刷工藝、室內陳設及建築等型態融入社會各個層面。這種深入結合藝術與生活的方式,對後來的藝術世代影響深遠。由此可見,未來主義確實開啟了二十世紀前衛藝術的嶄新一頁。

0605-0809 台北當代藝術館 - 無中生有:書法 符號 空間


無中生有:書法 符號 空間
20090605-20090809
台北當代藝術館

  跨界對話、跨域創作、跨平台的展演合作,是當代藝術很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也是當代藝術引人興味之同時,每能引發議題思考的原因之一。跨界,有助於擴大「專業」的視野;跨域,有助於超越自我的侷限;跨平台,有助於掙脫框架開創新局。「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展基於這個理念而成型,參與這個展覽的藝術家,包括董陽孜、楊岸、阮慶岳、劉小康、胡恩威、胡德如、簡學義、黃永洪、陳瑞憲、以及Rainbow team+工研院的組合。本展以書法為引,希望在這「文字氾濫、書寫式微」的資訊時代,探討書法融入當代視覺文化環境的各種可能性。「無」是董陽孜以書法家角色 與不同領域人士相互激盪的起點,「有」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期約創作」的成果。

  建築師阮慶岳混用真假植栽來包覆/連結中性的建築語彙和溫暖的家庭符號,藉以鋪陳人與人、人與家、人與自然、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拉鋸關係;設計師劉小康、朱小杰與李梓良三人跨界合作,從遊戲概念和角色搭配出發,齊力發展出融古開新的家具組合;胡恩威以董氏書法元素開發新媒體創作,並將其再現於當代住家環境中,意在證明傳統元素動態輸入(input)日常生活情境的可行性。

  設計師胡德如透過一個綠意盎然、靜謐優雅的空間,詮釋「無言而心悅」的精神境界;建築師簡學義放棄實體構造,刻意讓觀者進入空無一有的展場,從無所不在、變化無窮的影像和光線中,尋找美的訊息、發現書法的線索。

  建築師黃永洪立意以董陽孜的作品,建構一個客觀展示與主觀評價的空間,讓觀者悠遊於虛實交錯的符號空間中,探問傑作和習作之間的究竟分野;空間設計師楊岸將董氏書法碎型化為符號片段,再將其轉化成各通道轉角處的立體裝置,這是對於書寫軌跡的變奏再現。連點成線地串連了整個展場空間,

  陳瑞憲建構了一個墨香四溢的黑色空間,將董陽孜的三件作品放在超大墨池的彼岸,讓觀眾在此岸臨摹效仿,是王獻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歷史典故的再現,也是將文化教習融入當代互動、消費、遊戲場域的一種試驗。

  董陽孜為此展特別創作的「九無一有」,運用了歷代各種書體也展現了個人特色;Rainbow Team與工研院的跨界合作,以此為元素所完成的互動場域,旨在以身分辨識為起點,歷史認知為過程,文化認同為目標,關注書法的傳承使命,並強調書法作為創作應有的當代性格。在展覽入口,讓「九無一有」以訊息型式再現,藉以連結相關歷史文本;在展覽出口,將「九無一有」原作以空間裝置型式呈現,作為展覽壓軸,讓觀眾實際體驗~書法可以很當代!!!

0516-0719 國立台灣美術館 - 台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




台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90516-20090719

攝影術自十九世紀發明至今,雖只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但卻是廿世紀人文與科技結合的代表性產物。而〝攝影藝術〞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類項,它所具備的工具性寫實能力,有其不同於繪畫的特殊性。如果說,文學通過「文字」與「情感」來表達;音樂藉由「音符」、「旋律」詮釋;戲劇經由「舞台」、「道具」、「演員」來演繹。無疑地,攝影則是藉由「鏡頭」與「快門」來顯影,它是一種透過攝影機觀景窗聯結眼睛所見及心靈所繫,並在決定性的瞬間光學成像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反映人與現實社會的聯繫,但又可超越時空,在視覺藝術中,有其一定的定位。
  「紀錄攝影」以呈現"真實"為主,透過攝影的影像力量一點一滴汲取生命的脈動,並藉由鏡頭的捕捉,瞬間凝結的影像,傳達出時代的語彙、思想、人文價值、及社會氛圍,呈顯出社會演變的軌跡,並以時間為座標作記錄,使人們自影像中探尋歲月的肌理及生命的脈動。
  本館為完備台灣美術各媒材類別發展脈絡,特邀政治大學游本寬教授以豐富的館藏攝影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台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是游教授以館藏的攝影作品作系統性的梳理及研究,並以研究成果為基礎,割捨較純粹藝術表達的「美術攝影」,精選出152件「紀錄攝影」作品為展述的主軸,將本展作品分三大系列呈現:一、有文化感、不尋常的對象;二、對象所處環境的差異;三、對象使用者的信念或美學等,作為展覽內容的影像安排架構,企圖將不同攝影家間的共通性,經由並置比較的形式,自然營構出某種「時間性」及「歷史感」的想像,使觀者透過「人與相機」建構的影像紀錄間的原始差異,具體而微地重拾過往的生命情懷,再現當時的時代氛圍及歷史風華。
  由現今的藝術氛圍來看,台灣各式的「鏡像」藝術表現在近年中日漸蓬勃,雖有其關鍵地位,惟針對攝影藝術的分析研究,亦需同步加強。本館期望以館藏品規劃台灣美術系列展覽之際,以「紀錄攝影的文化觀」為主題,舉辦本次展覽、專書的出版與相關教育推廣活動,期能對台灣攝影藝術中的發展軌跡回顧溯源,探看台灣紀錄攝影藝術的發展現況,作一拋磚引玉的媒介,將攝影家透過鏡頭紀錄的生命及文化基調,匯聚成一股涓涓細流,使攝影藝術的發展日趨蓬勃。

0404-0705 國立台灣博物館 -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
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主館 102展室及東側廊道
20090404-20090705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96年起進行臺灣經典建築文獻徵集、數位化及相關研究資料的累積,除了向偉大時代的建築工作者致敬外,更重要的是找出散佚在各地,與年代相關其他建築師的珍貴資料與文獻,進而縫補臺灣當代建築在西方現代主義的衝擊之後的斷裂,這個斷裂,不僅僅來自於臺灣當下活躍的建築師,也發生在社會的各個層面。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與文件巡迴展」以徵集入館的施工圖說、文件及訪談紀錄片為主,並策劃相關系列活動,將與各專業領域、社會大眾分享成果,讓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尊重及思考我們的生存環境,以更謙卑、更積極的態度面向未來。這次展覽,將是個喚起記憶,讓臺灣重回有歷史感的社會的行動。

0414-0712 國立台灣博物館 - 深海奇珍



深海奇珍 The Deep
20090414-20090712 國立台灣博物館
20090804-20091104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91201-20100208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深海奇珍The Deep」特展,該展為法國深海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研究最深可達4,000公尺、是陽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最彌足珍貴的是43件由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採集,並由資深標本製作師製作處理保存在特殊保存液或樹脂中的深海生物標本,首次將深海珍稀生物完整的呈現在國人面前。其中短柄黑角鮟鱇魚、及囊鰓鰻都是全世界唯一的標本,放射蟲、及鞭尾魚則是全世界唯二的標本,非常珍稀。

  展覽中還將展出63張深海生物照片,並播放3部影片,大螢幕將放映從全球各地收集而來的震撼、漂亮和罕見的深海鏡頭;另外一部《發光生物體》短片以牆上液晶螢幕播放,內容是必須在光線非常暗的情況下才能拍攝到發光生物體;還有一部短片介紹1930年即乘坐「探海球」(Bathysphere)下潛至水深922米深海探險的探險先驅威廉‧華比(William Beebe)、及設計了深海潛艇Trieste的瑞士科學家奧古斯特‧皮卡爾(Auguste Piccard),同時介紹歷史上主要的潛水器和水下無人載具、及現代探索工具。

  「深海奇珍The Deep」世界巡迴展覽的第一站於2007年11月21日至2008年5月8日在巴黎的法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舉行。策展人Claire NOUVIAN是2006年10月由FAYARD出版的法文《ABYSSES》一書的作者。其後該書的英文譯本《THE DEEP》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4月出版,並陸續翻譯為西班牙文、德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日文、波蘭文等,中文譯本則隨著「深海奇珍The Deep」於臺博館展出,由商周出版社同步在臺灣印行出版,書中不但揭露深海生態與生物學上的驚人資訊,也敘述了人類探索深海的歷史。

1213-0208 國立台灣文學館 - 見築




20081213-20090208
國立台灣文學館
見築 / archimeeting U
南方5位前輩建築師與27位當今建築師與學者首次建築聯展


建築的語彙結合當地的人文,呈現了城市美學,人在不同的建築中移動、進出,從而產生不同的文化,由臺灣省
建築師公會所策畫的「見築」建築展。

此次展出結合南方五位具代表性前輩建築師與二十七位當今建築師與學者的作品,同時呈現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
與思考,以及不同時代的美學觀點。除展出活動外並 邀請知名評論家魚夫、孫德鴻建築師、王明蘅教授等三位學者專家分別從文化創意、環境變遷與建築師角色的省思、建築師的三種都市任務等層面談現代建築。

建築是城市的表情,都市的風貌為建築所型塑, 建築師整合各項設計工程的細節,最終以美學方式呈現在建築之中,臺灣省建築師公會此次以台灣文學館做為展覽場所,乃因文學館本身即為一件傑出的建築作品, 其內含新舊建築對話的意象,建築所表現的詩意恰與文學創作有相似的歷程,經由本次建築師聯展與文學空間展開第一次的對話,並期待與民眾產生更多的互動與了 解,讓民眾能從建築了解不同時代意義,喚起民眾對城市的熱情,從而參與環境的愛護與再造,共創更好的生活品質。

展出:
SENIOR
金長銘.賀陳詞.王秀蓮.陳太農.黃 斌
CONTEMPORARY
王茂生.毛森江.石昭永.汪裕成.朱益民.林東憲.林覺偉.吳金福.吳崇彥.施進宗.徐岩奇.許錦榮.
陳俊廷.陳耀如.曾永信. 張玉璜.張景堯.葉世宗.詹益寧.蔡宜璋.劉木賢.劉國滄.趙建銘.鄭介文.
歐文雄.廖偉立.竇國昌

演講活動: 國立台灣文學館 - 國際會議廳
2008.12.13,pm4:00, 魚夫—建築是文化創意的龍頭
2008.12.20,pm3:00, 孫德鴻—我們在哪裡?從環境變遷談建築師角色的省思
2009.01.10,pm3:00, 王明蘅—建築師的三種都市任務
(加場)2009.02.07,pm3:00, 曾柏庭演講